简介
中国是世界水貂养殖大国,水貂养殖业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特色富民产业。水貂也作为特种畜禽(非食用)被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20版)。山东省是全国水貂养殖第一大省,但无论是山东省还是全国,都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貂种质水平低、繁殖成活率低、毛皮品质差。皮张优质率不足20%,皮张价格仅及国际价格的50%;空怀、死胎比例高,仔貂成活率低,特别是产仔后一周内的仔貂死亡率高,中小型养殖场断奶成活数不到3.0只,生产水平比较低,严重影响产业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瓶颈难题,优良品种培育是根本途径。本项目从选种这一最基础、最关键也最为迫切亟需规范的环节入手,配套繁殖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控技术、设施与环境控制技术,形成“提高水貂生产性能综合配套技术”,为良种培育奠定基础。通过在全省和全国各水貂主产区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水貂品种质量和养殖效益,加快养殖的良种化进程。
项目核心技术《水貂选种技术规程》,分别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1255-2019)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795-2016),作为“毛皮动物腹泻主要病原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主要成果(第三位)获201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水貂、蓝狐良种培育及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成果(第二位)获2016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作为“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成果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验收。项目应用已覆盖水貂主产区达30%,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直接经济效17.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