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成果简介:通过对废弃生物材料吸附重金属能力和吸附机理的研究表明:藻类、菌类及酵母等生物体的表面具有乙酰基、巯基、胺基、羧基等表面活性基团,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物理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及表面沉淀作用,使重金属离子得以分离。对生物材料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比较,筛选出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几种生物材料,通过对筛选出来的生物材料进行模式装置试验,证明用筛选出来的生物材料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有如下优点:(1)生物材料成本极低,无需其它吸附材料的制备成本。如离子交换树脂每公斤树脂成本在30元以上,而生物材料来主要自于工农业废弃物。(2)吸附容量大,生物吸附剂对于Pb2+、Cu2+、Zn2+、Cd2+、Ni2+等的吸附容量远大于现有的多种吸附材料,如: 腐植酸、活性炭、蛭石等。成果推广应用前景:本项目可以应用于电镀、冶炼、电解等行业含重金属0~100mg/L的废水的治理,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废水治理,具有极广阔的推广前景。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许多行业如:电镀、冶炼、电解、油漆、印染、陶瓷与无机颜料制造、皮革、炼钢、电池制造等都排放许多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铬、镍、铜、锌等,这些污染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如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和骨痛病,就是厂矿排出的含汞和含镉废水所致。虽然整个社会对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已有普遍的认识,但是由于成本的问题,很多工厂对于废水的治理并没有真正落实。这种现象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纸空头口号,要改变这一现状,降低废水处理的投资成本和操作费用是至关重要的,本项目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对环境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