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ENG

    /
  • PYC

    /

资源&服务 |

科技服务云超市
Главная страница > 资源&服务 > Найти технологию
Страна/регион
Отрасль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Тип услуги
Поиск
智能电子血压仪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现在很多家庭老年人和成家的儿女因工作、生活习惯等原因不能住在一起,导致很多老人的健康状况无法得到及时关怀。此外,年轻人由于高节奏紧张的工作而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问题,且常常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智能电子血压仪作为个人医疗护理的一款设备,可以让您随时掌握您所关心人的血压情况,以便送上您的爱心关怀,只需在本产品上预先设上您的手机号码,把本产品送给您要关心的人,其每次测量的血压将自动发至您的手机。本产品尤其适合由于工作忙碌,没有多余空闲时间关注父母健康的30~45岁年龄段的人群。 主要技术特点(指标):1.可测量高压值、低压值、脉搏和心率;2.测量数据自动保存;3.测量数据自动判定分析;4.可储存200组测量记录;5.具备血压值数据查询功能;6.具备血压值数据分析功能,可翻查记录中所有正常血压,血压值图表分析,对比结果一目了然;7.可将测试结果实时远程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亲情号码;8.具备测量提醒闹钟功能。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本产品在传统电子血压计基础上,集成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功能;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 投产条件: 该平台样机开发已经完成,可以立即投产。
中国Электрон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技术成果
基于质控管理标准的病理信息系统
技术简介: 该平台是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病理质控中心)管理下的省级官方专业业务管理平台,通过标准接口对接全省医疗机构病理科的病理质控信息管理系统,定期自动抓取病人的上述全部病例信息,通过该平台保证了病理辅助诊断系统计算机自主深度学的所需的样本资源、影像资源与数据资源。
中国Электрон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技术成果
一种聚乳酸/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得到的纳米纤维及应用
技术简介: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条件温和,在常规温度和湿度下即可进行。所得聚乳酸/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可调、纤维排列形式可调、降解性能可控且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以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中国Биология и новая медицина技术成果
广东省马铃薯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技术简介: 本成果率先明确了广东省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弄清了为害广东马铃薯的病毒种类,明确主要病原病毒是PVY,并明确了PVY的遗传结构与致病性,并同时建立了侵染广东马铃薯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明确主要马铃薯病毒的侵染循环,集成了一套马铃薯病毒病防控技术并进行了示范。
中国Современное сельское хозяйство技术成果
抗辐射富锌亮菌多糖产业化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亮菌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我国民间流传作为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道疾患的中草药。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亮菌的菌丝和发酵液多糖都具有抗炎、抗肿瘤、升白、护肝、促进造血机能、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主要技术特点:药用真菌亮菌4.6208菌株经富锌培养,制备富锌亮菌多糖,该多糖经药效学试验揭示,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抗辐射药是家庭药箱中的常备用药,同时,人们对锌元素的补充也很注重。因此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年购这两种药的费用以10元计,则市场容量为130亿元。以销售额占市场份额的1%计算,可达1.3亿元。据测算:制造成本占20%,销售成本占50%,利税率占30%,为1950万元。一般情况下,税后利润占利税额的33%。因此,每年可获纯利约为1285万元。 投产条件:项目的实施建设包括菌株的菌种生产车间、接种车间、液态(培养瓶)静置发酵培养车间和富锌亮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车间等。占地面积主要根据生产规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确定(100~500亩),要求水、电、交通运输便利。剂型可以是口服液、片剂、胶囊,生产厂区建设要符合GMP要求。总投资500~1000万(不包括厂房建设)。 合作方式:转让或面议。
中国Биология и новая медицина技术成果
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及颗粒冲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简介: 本成果研究了一种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及颗粒冲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是经过尖顶羊肚菌液体发酵制得,其制备过程简单,可大量生产,提取物溶解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可用于制备抗氧化和延缓衰老药物或保健食品或食品。尖顶羊肚菌颗粒冲剂是以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其颗粒冲剂制备过程简单,条件易控制;制成的颗粒冲剂,溶解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延缓衰老功效。
中国Биология и новая медицина技术成果
低缺陷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简介: 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能,应用于信息显示或照明等方面,具有全固化、高分辨、宽视角和响应快等优势。然面现有制备薄膜方法如真空茶发、射频溅射等容易因为蒸发速率、基底材料密度、退火处理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产生缺陷,影响其光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器件制备方法采用电场清除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缺陷,通过在样品器件表面施加逐渐增大的电场,利用电容器输出的瞬间电流烧掉薄弱环节和缺陷,减少漏电流和缺陷的影响。
中国Новые материалы技术成果
消泡剂系列产品生产技术开发
技术简介: 成果简介:消泡剂是一类专用性很强的化学品,广泛用于涂料、印染、皮革加工、制药、油漆、油墨、废水处理和化工生产过程中,其作用是消除加工过程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泡沫。烟台市及周边地区有各种涂料厂、印染厂、皮革加工厂、制药厂、油漆厂、废水处理装置等;但在使用各种进口或国产消泡剂的过程中,由于消泡效果不好、价格昂贵等因素,影响了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烟台大学具有对消泡剂系列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的能力、条件和成功经验。开发的丁烯提浓专用消泡剂已用于工业35万吨/年C4分离装置,其效果优于美国进口消泡剂,用量减少了50%,为装置的正常运转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中国Передов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и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я技术成果
一种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
技术简介: 成果(技术)简介:该无卤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种以氮-磷为主要阻燃元素的环境友好型阻燃剂,其阻燃机理是遇热膨胀,在被阻燃的聚合物表面产生一层有一定强度、有一定厚度的致密的多孔泡沫炭层,从而隔绝空气并阻止热量往聚合物内层传导和抑制气体扩散效果品。 主要技术特点:1、白度高,无卤无毒 ;2、具有相容性佳,添加量小,对基体聚合物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小;3、磷氮比例合适,阻燃效果优良、阻燃效能持久;4、尤其在解决聚烯烃阻燃中熔滴这一难题上具有与其它阻燃剂不可比拟的优势;5、热稳定性好;6、外 观 白色流动性粉末;7、磷含量(%) ≥14;8、氮含量(%) ≥26 ;9、存储性能稳定 ; 应用领域及效益分析: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氨酯(PU)、橡胶、尼龙、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丙烯酸、涂料、油墨等,以及防火涂料、超薄钢结构涂料的理想阻燃材料。 投产条件:面议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研发
中国Новые материалы技术成果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技术简介: 1. 成功搭建了iPSC-MSCs、胚胎干细胞(ESC)-MSCs,胎儿来源的MSCs(fMSCs)及BM-MSCs 等培养体系,目前已成功诱导六个不同克隆来源的iPSCMSCs,并构建成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iPSC-MSCs。目前,申请者有关iPSC-MSCs的研究平台已经成熟。 2. 我们发现iPSC-MSCs 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上调AR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Foxp3+ Treg 比例及下调AR 患的TH2 型反应。iPSC-MSCs 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可溶性分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共同发挥作用。该部分数据已发表于国际杂志Allergy(IF=6.3,承担人为第一作者)。 3. 成功建立了上下呼吸道变态反应模型,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喷嚏、搔鼻的鼻炎症状,鼻黏膜HE 染色呈现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肺部小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鼻腔及肺部灌洗液Th2 细胞因子(IL4,IL5,IL13)显著升高,外周血IgE 水平显著升高。结果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及Am J Rhinol Allergy 2014。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系统给细胞及气管内给细胞两种干预方式,结果发表于中国组织工程杂志2015。 4. iPSC-MSC 调控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动物模型研究:比PBS 对照组小鼠,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喷嚏、搔鼻的鼻炎症状,鼻黏膜HE 染色呈现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炎症;而iPSC-MSCs 对小鼠模型体内变应性炎症具有显著免疫调控效应,且调控作用和BM-MSCs 效果相当:经iPSC-MSCs 干预后,小鼠喷嚏、搔鼻等症状次数明显减少,鼻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下降,炎症减轻,Th2 细胞因子(IL4,IL5,IL13)显著下降。此部分工作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干细胞排名第二的杂志STEM CELLS (2012,IF 6.5,承担人为通讯作者)及Am J Rhinol Allergy 2014。 5. 通过建立呼吸道变态反应小鼠模型发现BM-MSCs 的全身应用可有效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而BM-MSCs 的局部应用却基本无改善作用。这提示MSCs 不同的应用方式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发表于中国组织工程杂志2015。
中国Биология и новая медицина技术成果

分享到各大社区

  • 中文

    /
  • ENG

    /
  • PYC

    /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аккаунт в WeChat